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坐标上,西柏坡承载着特殊的精神重量。这里不仅是三大战役的指挥中枢,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格的重要锻造地。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专业化的红色教育培训,将那段艰苦岁月中淬炼出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新时代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
1948年深秋,一份特殊的电报从西柏坡发出,这封由周恩来亲自起草的电报明确规定:"各野战军首长每月津贴不得超过五斤猪肉价"。这个看似微小的历史细节,却折射出当时全党上下同甘共苦的坚定决心。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从最高统帅到普通战士都恪守着严格的供给标准,这种制度化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西柏坡干部培训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
西柏坡时期的艰苦奋斗不是被动忍受,而是主动选择。当时中央机关使用的信封都是反复使用四次:第一次用正面,第二次用反面,第三次拆开重糊,第四次用作便条纸。朱德总司令的办公室里,日历都是用旧报纸自制的。这些生动事例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现场教学中被反复讲述,让学员在触摸历史中感悟精神的力量。
在勤俭节约方面,西柏坡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典范。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会场布置简单到极致:没有鲜花装饰,没有横幅标语,代表们坐的是长条木凳,用的是粗瓷茶杯。会议期间,代表们每天的伙食标准严格控制在"三钱油、五钱盐"的水平。这种极致的节约精神,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被提炼为"五个一"教育模式:听一堂专题课、走一段革命路、吃一顿忆苦饭、写一篇心得文、做一次志愿服务。
当代干部参加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培训时,常常被安排体验"三同"教学:同住农家院、同吃大锅饭、同干田间活。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艰苦奋斗不是遥远的历史概念,而是永不过时的精神品格。特别是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更需要警惕"舒适陷阱",保持创业初心的那份纯粹。
从历史走向未来,西柏坡干部培训始终把握一个核心理念:艰苦奋斗不是要回到过去的苦日子,而是要保持那种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勤俭节约不是要做苦行僧,而是要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这种辩证的认知,使得红色教育既接"地气"又显"大气"。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回望西柏坡,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传承的不只是一段历史记忆,更是一种永不过时的精神密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这种精神必将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