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教学基地

冉庄地道战遗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3-03 15:02:33 点击量:

20220303144027615.jpg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仅在6万平方千米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1783处,修公路2万多千米,挖封锁沟8878千米,把冀中平原细碎分割成2670块。

冉庄人民为保存自己,并消灭敌人,设计了各种地道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进行打击敌人。

电影《地道战》中“高家庄”的原型就是取材于冉庄地道战遗址。《烈火金钢》、《平原游击队》等多部电影中的许多场景也是在此拍摄的。

抗日战争时期,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157次,歼敌2100余名。冉庄地道战遗址为抗击侵略者,为祖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冉庄地道战遗址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见证,是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精神的历史见证。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冀ICP备17009669号-6 公安部备案号:13010802001503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