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在革命圣地西柏坡,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激昂旋律近日在中共中央旧址上空回荡。这是人大干部培训基地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特别设计的红歌教学环节,通过音乐艺术与党性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团结就是力量》这首诞生于1943年西柏坡附近平山县的革命歌曲,最初由牧虹、卢肃创作于抗日最艰苦阶段。西柏坡红色教育专家在现场教学中特别指出,歌曲中"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的歌词,正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诠释。如今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这首经典,参训干部们深刻体会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样需要凝聚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培训创新采用"红歌解码"教学法。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音乐教室内,学员们通过分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中"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史料记载,这首1943年诞生于房山霞云岭的歌曲,其原始版本歌词"他坚持抗战六年多"后随抗战胜利不断修改,生动体现了党的理论与时俱进的品格。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电报墙"前,培训别出心裁地组织了《歌唱祖国》情景教学。讲解员讲述1950年9月王莘创作这首歌时,正是受到新中国建设热潮的感染。而今日学员们面对墙上记载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泛黄电文,更能理解"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的深刻内涵。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教师强调,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正是红色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
在中央部委旧址区,培训设计了《社会主义好》互动教学。这首歌创作于1957年,其中"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的朴素歌词,与新时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重要原则形成呼应。学员们手持歌谱,在当年董必武同志办公室前的石榴树下齐声高唱,西柏坡干部培训专家现场解读歌词中"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地位高"与当前推进共同富裕战略的内在联系。
夜幕下的教学更富感染力。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星空剧场,学员们通过《走进新时代》音乐赏析课,结合西柏坡时期党中央谋划新中国建设的史料,深入理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到"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历史逻辑。培训还创新引入AR技术,让学员们通过虚拟影像与历史场景中的革命先辈"同唱"红歌,强化代际传承的仪式感。
结业式上,参训干部纷纷表示,这种"以歌叙史、以乐化人"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可感可知。正如1947年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用"耕者有其田"凝聚革命力量一样,新时代更需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挖红色音乐资源,开发更多沉浸式课程,让红色旋律成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载体。
此次培训通过红歌这一特殊媒介,在音符跃动中完成了从历史到现实的思维跨越。参训干部们深刻认识到,正如西柏坡时期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角动员群众,今天更需要用创新的方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实践,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范式。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