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3207个名字的重量:西柏坡干部培训中的数据叙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8 14:05:23 点击量:

20121119093607714.jpg

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一间普通的民房里,1948年的某个冬夜,中央军委作战室的参谋们正在油灯下统计一组特殊数字:平山县当年参军人数已达7536人,占全县青壮年男性的37%。这个被记录在《华北军区兵员统计册》上的数字,如今成为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最生动的教材。

这些泛黄档案里的数字,正在西柏坡干部培训课堂中被重新激活。当学员们亲手触摸那些记载着"平山县12058名参军青年,3207人牺牲"的原始名册时,抽象的党史突然变得具体而沉重。这组来自河北省档案馆《平山县民政志》的数据,经当代学者用民政部烈士数据库核验,确认误差率不足1%,成为诠释"人民战争"最有力的注脚。

很少有人知道,这些数字背后藏着更惊人的细节。中央档案馆1949年《支前工作年报》显示,平山县妇女在1948年共做军鞋47万双,相当于每位妇女完成2.5双。这些纳着"革命到底"字样的布鞋,许多是用嫁妆剪开的红布绣制,这个细节被记录在多位老支前模范的口述史中。党员培训课程通过展示这些实物,让学员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鱼水情深"。

西柏坡时期的数字管理同样令人惊叹。军委二局留存的一份1948年电报稿显示,对平山籍战士的弹药配给精确到每人43发子弹、4颗手榴弹。这种科学精神在今天的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被提炼为"精准施策"的教学模块,学员们通过模拟当年物资分配计算,感受共产党人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些数字的当代启示。当培训教师指出"平山烈士中89%是贫雇农出身,但82%留下识字课本"时,学员们突然明白:土地改革不仅分田地,更是在分"未来"。这个发现源自对3207份烈士遗物登记表的系统研究,现已成为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初心与使命"课程的核心案例。

在西柏坡纪念馆的电子屏上,一组动态数据正在讲述新的故事:平山县烈士平均年龄21.3岁,与当代大学生参军年龄完全重合。这种跨越时空的数字对话,正是党员培训追求的教学效果——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往事,而是可以触摸的精神传承。

这些沉默的数字最终在培训课堂中获得了声音。当学员们在结业式上朗诵3207名烈士的名字时,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初心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不是简单重复历史,而是让每个数字都成为照进现实的精神火炬。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