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人大干部培训基地的“西柏坡密码”:历史细节中的执政智慧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7 14:09:30 点击量:

IMG_20230325_101424.jpg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长卷中,西柏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这里不仅是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更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站。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训已成为锤炼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要途径,而人大干部培训基地等机构依托这片红色沃土,将历史智慧转化为新时代的实践力量。

西柏坡的法治奠基:董必武与《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在众多历史细节中,董必武主持起草《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的往事尤为值得铭记。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董必武担任主席,直接负责新政权的法制建设。这份文件不仅规定了土地改革、财政经济等政策,更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司法原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法治体系奠定了基础。据中央档案馆史料记载,该文件明确提出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建立人民司法制度”等核心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对依法治国的探索。这一历史事实,在今天的西柏坡红色教育中仍被反复强调,提醒着党员干部:法治建设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从“两个务必”到新时代的干部培训

西柏坡的精神核心是“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思想不仅指导了革命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成为今天人大干部培训基地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与空洞的理论说教不同,西柏坡的培训更注重沉浸式体验。比如,学员可以走进中共中央旧址,触摸当年毛泽东起草电报的桌案,或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重温入党誓词。这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可感知的精神力量。

红色教育如何避免“形式化”?

当前,一些地区的红色培训存在程式化问题,但西柏坡干部培训正努力打破这一僵局。例如,课程设计中不仅包含传统讲座,还引入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形式。曾有学员参与“假如我是1948年的华北人民政府干部”角色扮演,通过模拟决策过程,深刻理解当年政权建设的艰难。这种创新方式,让历史经验与当代治理实践紧密结合,避免了“走过场”的弊端。

西柏坡的魅力,在于它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现实的启示。从董必武的法治探索到今天的西柏坡红色教育,这片土地始终传递着一个信号: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历史经验的滋养。对于参加培训的干部而言,西柏坡不仅是一堂历史课,更是一面镜子——照见初心,也照亮前路。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