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从磨盘办公到新时代征程:西柏坡精神中的奋斗本色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11:28:37 点击量:

西柏坡红色教育现场教学

1947年5月,中央工委向太行山区转移的行军队列中,一个特殊的场景被历史铭记。根据中央档案馆藏《朱德年谱》明确记载:"行军途中,朱德利用休息时间,在老乡家的磨盘上批改文件"。这个真实的历史细节,如今成为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开展西柏坡红色教育的经典案例,生动诠释着艰苦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

中央工委初到西柏坡时面临的艰苦条件,在河北省档案馆藏的《中央工委1947年6月经费决算表》中得到印证:整个中央机关月办公经费仅折合小米800斤。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培训中,学员们可以看到当年用炮弹壳改制的墨水瓶、桦树皮制作的记事本等实物。这些展品无声诉说着:真正的奋斗精神,是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然保持工作标准的不懈追求。

1947年7月至9月全国土地会议的召开,是艰苦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央文献出版社《西柏坡时期经济工作史》记载,与会代表睡的是铺着稻草的土炕,会场设在打麦场,但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制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西柏坡红色教育课程中,这段历史被提炼为"艰苦环境中的伟大创造"教学模块,引导学员思考奋斗精神的实质。

西柏坡时期的奋斗有着科学的制度保障。石家庄档案馆藏的《中央机关1948年工作制度》规定:"值班人员须保持24小时在岗,紧急文电随到随办"。军委作战室保存的值班日志显示,1948年9月辽沈战役期间,参谋人员创造了连续工作58小时的纪录。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解析这些制度设计,让学员理解奋斗不是简单的拼体力,而是效率与韧性的统一。

对比研究更能彰显这种精神的可贵。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的《国民政府1947年行政院会议纪要》显示,同期国民党军政机关盛行"上午签到、下午茶会"的官僚作风。这种鲜明反差,正是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两种作风两种结局"对比教学的核心内容。学员们通过档案对比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不是道德选择,而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当年老乡家的磨盘,如今陈列在西柏坡纪念馆的展区里。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教学创新在于,它不仅展示历史文物,更还原背后的工作状态。在"沉浸式办公"体验课中,学员们需要在模拟的艰苦环境中完成公文处理、情况研判等任务,切身感受什么是"流动中保持运转"的执行力。

这种教育模式产生了显著效果。许多学员把学习感悟转化为行动自觉,在工作中主动设立"奋斗指标",自觉对标西柏坡时期的工作标准。这或许就是西柏坡红色教育最宝贵的收获——不是简单地回望历史,而是让历史照进现实,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磨盘办公到现代化办公条件的巨变,见证的是奋斗精神的永恒价值。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通过红色教育传递的核心价值正在于此:艰苦奋斗不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而是共产党人永远不变的精神底色,是我们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必须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