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西柏坡精神视域下年轻干部"躺平"现象防治机制研究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03 09:48:32 点击量:

11.jpg

一、问题缘起:当代"躺平"现象与精神缺钙

1.现象表征的多维扫描
2024年国家行政学院调研显示,35岁以下干部中存在"消极避责""佛系应对"等行为倾向者占比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其本质是理想信念弱化与斗争精神衰退。西柏坡红色教育案例库中1949年"进京赶考"的历史对照表明,精神懈怠始终是执政党面临的重大风险。

2.成因机理的深度解析
通过对问卷数据分析发现:职业发展瓶颈、考核激励偏差与价值认同缺失构成三大主因。这与西柏坡时期党员干部面临的物质匮乏但精神昂扬形成鲜明反差。

二、理论镜鉴:西柏坡精神的双重启示

1."两个务必"的预防价值
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七届二中全会情景再现"课程证实,通过历史场景还原能使学员深刻认知"糖衣炮弹"的现代变体。参训后学员的职业倦怠量表评分降低。

2."赶考精神"的激活机制
该院开发的"新时代考场"模拟教学,将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现实课题植入历史语境。2025年跟踪数据显示,完成该课程的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率大大提升,显著高于常规培训组。

三、防治体系的创新构建

1.三维赋能模型

(1)认知重构:通过"西柏坡岁月"数字展馆等载体强化历史自觉

(2)情感唤醒:设计"重走支前路"等体验式教学激发为民情怀

(3)行为锻造:建立"老区帮扶积分制"推动实践转化

2.制度保障创新

(1)将西柏坡红色教育成效纳入干部晋升评价体系

(2)构建"培训-实践-回炉"的动态管理闭环

(3)开发"精神体检"数字化监测平台

防治年轻干部"躺平"现象,本质上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在队伍建设领域的延伸。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创造的"历史叩问-现实对标-未来引领"教育范式,为干部队伍注入持久精神动能,其经验可在全国红色教育基地推广复制。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