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坐标上,西柏坡是永远的精神高地。1948年,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创造了“一不发枪,二不发粮,三不发人,就是每天往前线发电报”的战争奇迹。周恩来同志这句充满智慧的话语,生动诠释了西柏坡时期我党高超的战略指挥艺术和“以小博大”的制胜密码。如今,这片红色热土上的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正以丰富的革命资源为载体,为新时代干部锤炼政治品格、提升履职能力提供鲜活教材。
一、从“电报指挥”看战略思维:西柏坡红色教育的核心价值
西柏坡纪念馆内,发报机的滴滴声仿佛仍在回响。当年,毛泽东同志在不足35平方米的军委作战室里,通过数百封电报调度千军万马。这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成为人大干部培训基地课程设计的经典案例。学员们通过情景模拟、电报原文研读等方式,深刻领悟“战略决策力”在革命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领导干部更需要从西柏坡经验中汲取智慧。西柏坡红色教育特别开设“新时代战略思维训练”专题,将历史场景与现代治理难题相结合,引导学员在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工作中培养全局视野。
二、“两个务必”的当代启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灵魂。1949年3月,党中央即将进京“赶考”之际,毛泽东同志特意要求与会者自带茶叶、香烟,会场不摆鲜花水果。这一细节被人大干部培训基地深度挖掘,开发成“沉浸式课程”,学员通过还原历史场景,切身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自律精神。
三、从“土地改革”到“全过程民主”:人民立场的传承与创新
西柏坡时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让亿万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当时参与土改工作的同志创造性地提出“开门整党”,通过“群众评议党员”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这一历史经验为今天人大干部培训基地的“民主实践课程”提供了范本。
在实训环节,学员需深入西柏坡镇北庄村调研,重温《团结就是力量》的创作历程,并模拟开展民生议题听证会。这种“行走的课堂”让干部们深刻理解: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西柏坡时期群众路线的升华。
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奋斗征程
今日的西柏坡,松柏苍翠,初心如磐。作为全国重要的人大干部培训基地,这里不仅保存着革命年代的实物档案,更搭建起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桥梁。当学员们站在中央军委旧址前诵读誓词,当他们在电报墙前研讨数字化转型中的决策机制,西柏坡精神便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焕发生机。
正如一位学员在结业汇报中所言:“西柏坡红色教育教会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回声,更是破解现实难题的钥匙。”在这片孕育新中国曙光的土地上,新时代的“赶考”者正书写着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