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近日,青海某高校机械工程学院组织师生代表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了西柏坡精神,特别是将机械工程专业特色与红色教育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路径。
在中共中央旧址院内,一棵枝繁叶茂的楸树引起了师生们的特别关注。据《西柏坡志》记载,1948年秋,毛泽东同志经常在这棵树下阅读电报、批阅文件。令人惊叹的是,树下摆放的石桌桌面至今仍保留着当年工作人员手工凿刻的棋盘纹路。这个细节让机械工程专业的师生们感触颇深——即使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革命先辈们依然保持着对工艺之美的追求,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与当代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心特别安排的专题教学中,培训讲师向师生们展示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1949年1月,中央军委在西柏坡召开后勤工作会议,专门讨论了军工生产标准化问题。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史》记载,会议明确提出"统一规格、提高质量"的要求,这成为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化的雏形。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在场的机械专业师生深受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与革命传统之间竟有着如此深厚的渊源。
在实践教学环节,师生们参与了"重走革命路"体验活动。当他们亲手触摸西柏坡纪念馆陈列的简易车床、土法制造的枪械零件时,无不为之震撼。这些在艰苦条件下创造的军工产品,展现了革命年代机械工作者的智慧与担当。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感慨道:"当年先辈们用最简陋的设备完成最艰巨的任务,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此次教育实践特别安排了"红色工匠"主题研讨会。与会师生围绕"西柏坡精神与新时代工匠精神"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西柏坡时期展现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与机械工程领域强调的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理念高度契合。有学生表示:"这次学习让我明白,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红色基因的传承。"
在中共中央旧址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前,师生们重温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结合专业特点,他们特别关注到当时提出的"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的要求。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早在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就已经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好了思想准备。
此次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之行,师生们还参观了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当了解到当年就是在这个简陋的农家院里,党中央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时,大家无不为之动容。更让他们惊讶的是,作战室内保存完好的沙盘、地图等工具,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独特的"土法上马"智慧,这种因地制宜的创新思维给予当代工程技术人员深刻启示。
活动最后一天,师生们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心举行了学习成果分享会。多位学生结合专业学习,畅谈了对西柏坡精神的新理解。有同学提出:"作为机械专业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先进技术,更要传承先辈们那种在困难条件下依然坚持创新的精神。"这种将专业学习与红色教育有机结合的思考,得到了带队教师的高度肯定。
通过此次西柏坡之行,青海高校机械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次红色记忆,更是一次专业精神的升华。他们表示,要将西柏坡精神融入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红色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这种将专业教育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