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 您现在的位置:人大干部培训 » 学习园地

从"六条规定"到高质量发展: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启示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2 14:17:21 点击量:

b388c0f403f51eb66be24d2953e2146c_1750662601468987.jpg

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关键时刻。在这里,不仅指挥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更孕育了影响深远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如今,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走进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通过深度的西柏坡红色教育,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历史智慧与精神动力。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毛泽东同志深刻思考着党执政后可能面临的问题。他特意提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规定被写入全会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进京"赶考"前的庄严承诺。这个历史细节,源自《毛泽东年谱》和中央文献出版社的《西柏坡档案》等权威史料,展现了党中央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高度清醒。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的教室里,学员们围绕这个历史细节展开深入研讨。他们发现,"六条规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质量发展理念:不做寿、不送礼,体现的是艰苦奋斗的作风;少敬酒、少拍掌,倡导的是务实高效的工作方式;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彰显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正是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基本价值观。

现场教学中,学员们站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内,聆听教员讲述当年制定这些规定的深层考虑。毛泽东同志当时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这段话让学员们陷入沉思:高质量发展何尝不是一场新的长征,需要同样的清醒认识和战略定力。

在专题研讨环节,一位来自经济部门的学员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六条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发展质量的自我约束。就像我们现在要打破GDP崇拜,追求更全面、更可持续的发展,当年党中央率先打破的是个人崇拜和形式主义,这种自我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培训课程特别设计了"高质量发展与党的作风建设"专题模块。学员们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与当年党中央提出的"两个务必"高度契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避免发展中的盲目冒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克服转型升级中的困难挑战。

这次西柏坡红色教育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命题,更是一个政治命题。它需要当年党中央那种未雨绸缪的战略远见,那种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以及那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正如当年"六条规定"为执政党建设立下规矩一样,今天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标准体系和考核机制。

结业座谈会上,学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西柏坡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要发扬"六条规定"体现的简朴务实精神,破除发展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秉持"两个务必"的清醒态度,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永葆奋斗初心。

通过西柏坡干部培训基地的深度学习,干部们更加坚定了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他们认识到,这条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基础。正如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一样,新时代的中国也一定能够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者:李老师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扫一扫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