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在西柏坡干部培训的课程体系中,红歌教学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教育形式。近日,一批参训学员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学唱革命歌曲,深刻感悟党的奋斗历程。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红色历史更加鲜活,也让学员在旋律中与革命先辈产生情感共鸣。
西柏坡的红歌历史与时代背景
红歌在西柏坡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据《西柏坡时期文艺工作史料选编》(河北省档案馆编)记载,1948年党中央驻扎西柏坡期间,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大量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这些歌曲在军民中广泛传唱,成为凝聚人心、提振斗志的重要工具。当时的文艺团体常在前线慰问演出,用歌声激励战士,这一传统如今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得到了延续和升华。
红歌课堂:从学唱到解读的深度体验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红歌教学中,学员不仅要学唱经典革命歌曲,还要深入了解每首歌背后的历史故事。比如《东方红》的创作灵感来源于陕北民歌,经过革命年代的改编,成为歌颂党和领袖的经典之作。培训教师会结合西柏坡时期的党史细节,讲解这些歌曲如何伴随党从胜利走向胜利。学员们在学唱过程中,既能感受音乐的魅力,又能领悟歌曲承载的革命精神。
周恩来与西柏坡文艺工作
根据《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记载,周恩来在西柏坡时期高度重视文艺宣传工作。他亲自指导文艺工作者创作,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革命战争服务"。1948年秋,周恩来在观看文艺演出后指出:"歌曲要简单有力,让战士一听就懂,一唱就会。"这一指示直接影响了当时革命歌曲的创作风格。如今西柏坡干部培训的红歌教学,正是对这一传统的创造性继承。
情景教学:红歌与革命场景的融合
西柏坡红色教育创新性地将红歌教学与情景再现相结合。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学员们齐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感受当年党中央"进京赶考"的豪迈;在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高唱《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体会指挥三大战役的紧张氛围。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变成了可感可知的生动场景。
红歌教学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红歌教学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具有现实教育意义。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学员们通过红歌深刻认识到:革命年代的歌曲之所以有强大生命力,在于它们表达了人民的心声,承载着党的初心。当代党员干部学唱红歌,就是要找回这种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联系。一位学员感慨:"当齐声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时,对党的忠诚与信仰油然而生。"
西柏坡红色教育通过红歌教学这一创新形式,成功打通了历史与现实的连接。当激昂的旋律在西柏坡的山间回荡,革命先辈的精神也在一代代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未来,西柏坡干部培训将继续深挖红色音乐资源,让红歌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为新时代干部教育注入更多活力与感染力。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