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19711939228(王老师 )
电话: 18132068017(杨老师)
地址:西柏坡纪念馆南侧30米
作者:西柏坡培训基地吕老师
西柏坡作为中国革命的精神高地,不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圣地,更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实践典范。在新时代背景下,西柏坡红色教育通过传承“两个务必”“六条规定”等纪律传统,结合党性教育与党建培训,为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成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载体。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体验教学
西柏坡时期是党的纪律建设的关键阶段。面对革命胜利后的执政考验,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制定了“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将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这些规定从细节上约束党员行为,防止骄傲自满和享乐主义,为“进京赶考”立下纪律标杆。同时,党中央通过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健全党委制、重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措施,强化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行动一致。例如,1948年《关于健全党委制》明确集体领导原则,要求重大问题必须经党委讨论,杜绝个人专断,这一制度至今仍是党内民主生活的核心规范。
西柏坡的纪律传统深刻影响了新时代的党风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中央八项规定”,与西柏坡“六条规定”一脉相承,均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八项规定聚焦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如精简会议、规范出访等,正是对西柏坡时期“反对形式主义”“保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延续。两者的核心都在于通过具体行为规范,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防止脱离群众的危险。例如,西柏坡时期要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新时代则强调“厉行勤俭节约”,两者共同体现了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纪律传承融入党性教育。党员干部在参观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时,通过实物陈列与情景再现,切身感受革命先辈在物质匮乏条件下的简朴作风。例如,毛泽东故居的煤油灯、周恩来用过的旧木箱,无声诉说着“勤俭节约”的深刻内涵。党建培训还创新形式,如组织合唱红歌、观看西柏坡沉浸式演出,以艺术形式激发情感共鸣,强化“纪律红线不可越”的认知。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更将党纪条例与现场教学结合,要求学员撰写纪律反思报告,将理论学习转化为行动自觉。
现代西柏坡党建培训注重纪律教育与工作能力的双提升。通过专题研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学习“弹钢琴”式的统筹协调能力,同时强化“集体决策”的纪律要求。例如,某次培训中,学员围绕“如何在基层落实八项规定”展开辩论,既深化了政策理解,又探索了创新路径。此外,培训还引入案例教学,剖析历史上的纪律教训(如解放初期的贪腐案例),警示党员干部“守住底线”。
西柏坡红色教育以历史为镜,将纪律传承融入党性锤炼,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提供了精神坐标。从“六条规定”到“八项规定”,从艰苦奋斗到勤俭治国,党始终以严明纪律护航事业发展。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