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0年的八路军百团大战中,周希汉担任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参谋长,并被任命为左翼纵队司令员。他率领该旅十六团、决死队二十五团、三十八团,以及榆次、太谷两个县大队、两个工兵加强连,共计1万多名民工,承担了寿阳至榆次段铁路的破袭任务。
8月30日,日军集结重兵对八路军一二九师的晋中羊儿岭地区展开“扫荡”,企图围歼该师指挥机关。羊儿岭位于山西寿阳、昔阳、和顺三县交界处的和顺县境内,地势险要,是附近山区的制高点。在了解马坊、京上已被日军占领,而师部医院仍在卷峪沟未转移的情况下,周希汉果断决定:十六团在羊儿岭、上密岩线占领阵地,阻击北面跟踪之敌;三十八团留一个营监视马坊之敌,主力向东面的东大足一带转移,掩护十六团向东转移。
9月3日6时30分,日军1000余人在马坊之敌配合下,向羊儿岭八路军阵地发起猛攻。十六团英勇抗击,击退日军3次进攻,毙伤日军百余人,确保了万余名民工的安全转移。然而,敌人集中火炮和飞机向羊儿岭主峰猛烈轰击,八路军一度处于不利态势。周希汉迅速召集各部队发起反攻,成功夺回主阵地。随后,部队准备应对敌人反扑,采取“少摆多屯”部署,以1/3的兵力坚守阵地,2/3的兵力作为预备队隐蔽待命。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周希汉指挥部队英勇抗击,从2日早上6点半到晚上9点半,激战15小时,打退了敌人十余次冲锋,共毙伤日军300余人。当晚9时30分,周希汉接到上级命令,部队开始向东转移。
西柏坡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西柏坡精神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
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